三大水利工程之首

包头混泥土 2023-06-15 11:07 编辑:admin 101阅读

一、三大水利工程之首

郑国渠,建于秦王政元年(前246),其时韩国因惧秦,遂派水工郑国入秦,献策修渠,藉此耗秦人力资财,削弱秦国军队。此举适得其反,促使秦国更加强大。

《史记·河渠书》记载:“渠成,注填淤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折今110万亩),收皆亩一钟(折今100公斤),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因命曰‘郑国渠’。”

二、世界三大水利工程

答:世界四大水利工程分别是它山堰、郑国渠、灵渠、以及都江堰。它山堰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它山堰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鄞江镇它山旁,樟溪出口处。郑国渠位于陕西省泾阳县西北25公里的泾河北岸。郑国渠于2016年11月8日申遗成功,成为陕西省第一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灵渠建成于公元214年,是跨越湘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古运河,它位于湘桂走廊中心兴安县境内。都江堰是秦蜀郡守李冰率众于公元前256年前后创建的一座运用水动力学原理,采用无坝引水建筑形成的古代大型水利工程。

它山堰、与国内的郑国渠、灵渠、都江堰合称为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三、秦国三大水利工程

它山堰、郑国渠、灵渠、都江堰合称为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

它山堰

位于宁波市鄞县鄞江镇西南它山旁,建于833年(唐太和七年)。它山堰长134.4米,面宽4.8米,皆用长2至3米、阔0.2至0.35米条石砌筑,左右各36石级。堰面全部用条石砌筑而成,堰身为木石结构,有逾抱大梅木枕卧堰中,历干余年不腐,被称为"它山堰梅梁"。修建它山堰的目的,是为了抵御潮汐,使海水与江河分流,咸淡阻隔。江河水经过该堰分流两道:一支入月湖,另一支入鄞江和奉化江,灌溉千亩良田,化水害为水利。它山堰与郑国渠、灵渠、都江堰同为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迄今千余年,历经洪水冲击,仍基本完好,继续发挥阻咸、蓄淡、引水、泄洪作用。1988年12月28日,国务院公布它山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郑国渠

郑国渠首位于泾阳县王桥乡上然村北的仲山西麓,其东有仲山,嵯峨地形特点是西北微高,东南略低。渠首充分利用这一地形,使干渠沿北山南麓居于最高地带向东伸展,分支灌溉。

郑国渠首的两个渠口相距很近,很可能是为了便于引水分先后期开凿。郑国渠是我国战国时期继西门豹治邺建成漳水十二渠、秦蜀郡守李冰建成都江堰之后的又一大型水利工程,它从规划、设计、施工以及用洪用沙方面都有许多独到之处,是我国古代水利史上的首创。

灵 渠

灵渠,建成于公元前214年(秦始皇33年),是跨越湘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古运河,位于湘桂走廊中心兴安县境内,与陕西的郑国渠、四川的都江堰并称为“秦的三大水利工程”。 郭沫若先生称为:“与长城南北相呼应,同为世界之奇观。”

灵渠历史悠久,设计精巧,全长37公里,由铧嘴、大小天平、南渠、北渠、泄水天平和陡门组成。将海洋河水三七分流,三分入漓江,七分入湘江,沟通了长江、珠江两大水系。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北方六国之后,又与公元前211年对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地区的百越发动了大规模的军事征服活动。秦军在战场上节节胜利,惟独在两广地区苦战三年,毫无建树,原来是因为广西的地形地貌导致运输补给供应不上。所以改善和保证交通补给成了这场战争的成败关键。运筹帷幄,命令史禄劈山凿渠。史禄通过精确计算终于在兴安开凿了灵渠,奇迹般的把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连接了起来,使援兵和补给源源不断的运往前线,推动了战事的发展,最终把岭南的广大地区正式地划入了中原王朝的版图。

都江堰

位于区西1公里,是秦蜀郡守李冰率众于前后创建的一座运用水动力学原理,采用无坝引水建筑形式的古代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选择具有得天独厚自然条件的岷江出山口与成都扇形平原顶端结合部作堰址,凿开玉垒山伸同江心的余脉,形成坚固的、水量可控制的宝瓶口引水口;在岷江弯道江心作鱼嘴分水堤,分水分沙;在鱼嘴分水堤与宝瓶口引水口之间构作飞沙堰泄洪道,自动泄洪排沙。都江堰三在主体工程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巧妙配合,联合发挥了分水、导水、壅水、引水和泄洪排沙的功能,形成了科学的完整的调控自如的工程体系。都江堰创建以来,基本实现了水分"四六",外江泄走六成,既保证内江灌区用水需要,又防止灾害发生。创造了和谐共存的水利形式,直接影响了中国广大地域。这种工程形式展示了古代水利规划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思想,被国外环境和水利专家誉为"亲自然和水利工程"

四、秦始皇三大水利工程

战国末期,秦国能吞并六国完成统一大业,除了秦王政雄才大略和秦国的军事实力外,还和一个水利工程有关,这就是郑国渠。

郑国渠,是关中的第一座大型水利工程。修建于秦王政元年(公元前246年),历时十年,于公元前237年完工。它西引泾河之水,东注洛水,干渠长达 300 余里,灌溉关中四万余顷良田,使得秦国农业极大发展,国力日益强盛,为秦统一六国打下坚实基础。

郑国渠本为韩国的一个"疲秦"之计,没想到却适得其反,帮助秦国实现统一大业。韩国是秦国的东邻,国力衰弱,面对虎视眈眈的秦国,为了阻挡秦王吞并韩国的野心,韩王派遣一个间谍——水工郑国,入秦游说秦王,在泾水和洛水之间修一条大渠,借以用工程消耗秦国实力,达到其目的。

五、中国三大水利工程

都江堰,称得上是古代中国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是秦昭王时期,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俩建造,巧分八条河流,至今浇灌着成都盆地,成就了天府之国。都江堰距今已有2200多年,还一种说法就是早在古蜀国时期,国王鳖灵就已经开凿玉垒山,打通“宝瓶口”,为都江堰工程打下基础,如果按那时来算的话,都江堰的“年龄”还要再增加几百年。

坎儿井,是新疆吐鲁番地区特殊的灌溉系统。坎儿井大多建造于清朝,目前1100多条,全长5000多公里。其实,中国其他省市也有相同的灌溉系统,只不过叫法不同,可唯独坎儿出名。

京杭大运河,隋朝虽然存在时间不长,但是对于历史的贡献还是很大。其中一大贡献就是京杭大运河,当时的隋炀帝冒着灭朝的风险修建了运河,贯通中国南北,促进南北文化经济交流,还繁荣了杭州、苏州等几十座沿岸城市。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全长1797千米,是世界最长的古代运河。

六、秦代三大水利工程

一、秦代三大水利工程是都江堰、灵渠、郑国渠。

1、 四川成都都江堰,建于公元前256年,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

2、 陕西富平郑国渠,前 246 年(秦王政元年)秦王采纳韩国人郑国的建议,并由郑国主持兴修的大型灌溉渠。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条灌溉渠道,使秦国从经济上完成了统一中国的战争准备。

3、 广西兴安灵渠,建成于公元前214年。它不仅是我国、而且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灵渠的修建,联结了湘江和漓江两大江河,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对岭南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邗沟、鸿沟:先秦时期的运河。

邗沟

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比较大的运河,是吴王夫差时期开凿的邗沟。

鸿沟

魏惠王十年(公元前360年),魏国为了灌溉农田、加强对黄淮地区的控制,在黄河与莆田湖之间开挖了-条运河,即是鸿沟。

七、2000多年前的三大水利工程

1、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于秦昭王末年,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

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

2、郑国渠:古代劳动人民修建的一项伟大工程,属于最早在关中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位于今天的陕西省泾阳县西北25公里的泾河北岸。它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 300 余里。郑国渠在战国末年由秦国穿凿。公元前246年由韩国水工郑国主持兴建,约十年后完工。

3、灵渠:古称秦凿渠、零渠、陡河、兴安运河、湘桂运河,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于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航。灵渠将兴安县东面的海洋河和兴安县西面的大溶江相连,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有“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

八、中国古代三大水利工程

都江堰水利工程主要由鱼嘴分水工程,飞沙堰溢洪排沙工程以及宝瓶口引水工程组成。

在诸葛亮的治蜀措施中,他尤其看重与农业息息相关的水利建设,特委任了一名专职官吏来管理和维护都江堰水利工程,突显他对水利工程的重视。他的这一举措一直延续至今。

九、都江堰三大水利工程

都江堰水利工程建造的原因是为了解决当时四川地区的水灾问题、保障农业灌溉和人民生活用水需求。1.都江堰水利工程建造的原因是解决水灾问题、农业灌溉和人民生活用水需求。2.古代四川常年受洪水侵袭,水灾频繁,是影响当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建造可以解决一些水灾问题,而古代四川盆地地形起伏多、地处高原,水资源相对匮乏,都江堰也能够解决当时农业灌溉和人民生活用水的需求。3.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巨制之一,其建造历史悠久,相传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和科技价值,并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

十、秦始皇修建的三大水利工程

李斯参与修建了“郑国渠”,是古代最伟大的水利工程之一,郑国渠与都江堰、灵渠并称中国古代三大水利工程,郑国渠的建成使得关中平原成为最早的“天府之国”。

郑国渠,是古代劳动人民修建的一项伟大工程,属于最早在关中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位于今天的陕西省泾阳县西北25公里的泾河北岸。它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300余里。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